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市安委会 > 安委会工作

2006年第17期 李福春副市长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06-04-29 00:00来源:
【字体: 打印

  编者按: 4月28日,我市在绿园区召开了全市非公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会上,李福春副市长就推广绿园区非公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经验及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做了重要讲话,现将李福春副市长的讲话全文转载如下。请各县(市)区(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按照讲话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李福春副市长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绿园区召开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交流推广绿园区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安全监管试点工作经验,深化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安排部署“五一”黄金周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刚才,绿园区政府介绍了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省安监局赵世伟局长做了重要讲话。
  下面,就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和“五一”黄金周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去年年初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为长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截止到2005年末,在我市非公有制企业中,仅民营企业就有22.5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00.8万人。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18亿元,同比增长22.6%。上缴税金35.1亿元,同比增长18.7%。可以看出,全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开始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凸现,矛盾突出,形势严峻。据统计,2004年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7起,死亡36人,非公有制企业就占到55.6%和47%;2005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1起,死亡42人,非公有制企业占48%和38%。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低四多”。
四低:一是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投入不到位,工艺落后,装备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缺乏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二是管理水平低。基础管理薄弱,没有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机制,“三违”现象严重。同时,存在着无人管、不会管和管不好的问题。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非公有制企业既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也是低素质劳动力比较集中的领域,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操作技能普遍低下,企业自我培训教育严重不足。四是安全意识低。部分企业负责人缺乏安全法律意识,不注重安全投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装备。拼设备、拼人力,开足马力生产,使职工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四多:一是安全欠账多。安全设施、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既埋下事故隐患,也加大了安全管理难度。二是安全隐患多。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企业由于思想认识上存在差距,舍不得或没有资金进行安全设施投入、改造,导致原有隐患未能消除,新的隐患又不断产生。三是违法违规行为多。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超能力、超条件、超范围违法违规生产,导致伤亡事故多发。四是安全管理漏洞多。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企业是由家庭工场、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仍然没有摆脱业主个人管理或“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的主体责任不落实,没有切实有效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同时,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具有数量多、门类杂、规模小、地点分散等特点,而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为政府部门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矛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市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也严重地阻碍了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正是基于这种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只有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才能切实保护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也只有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才能切实保护好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人身安全。这是关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广大职工利益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有效地加强监管工作。尽管这项工作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办法,就一定能够把非公有制企业安全工作抓出成效。
  二、明确任务,扎扎实实做好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
  一个时期以来,国家总局把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监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法制建设、经济政策、管理体制、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推进。当前,全国各地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上,都加快了探索和实践的步伐,总结出了许多新鲜经验。我市从2004年开始,按照“一县一区,重点培育,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首先在九台市进行了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试点,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上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九台市现场会后,各县(市)区普遍加强了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选择绿园区进行了试点,重点破解五个难题:即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难题;监管力量层层衰减的难题;“无人管,不会管”的难题;基础不牢的难题;企业诚信自律的难题。绿园区从打造“平安社区”入手,注重加强基层社区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体制和制度建设。初步改变了过去仅仅依靠市、县(区)两级抓安全的状况,使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向乡镇和社区延伸,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监管体系,健全了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探索了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径,进一步深化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我感觉,绿园区对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安全监管工作之所以开展得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认识到位。绿园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对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认得清、看得透。把安全生产纳入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把非公有制企业监管工作作为安全生产重中之重,摆到了重要位置,提到了议事日程。
  其次是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到位。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向企业的“关口前移”,向基层的“重心下移”,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再次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从制定安全标准入手,针对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检查、安全投入、事故预防与处理、劳动防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细化出多项具体标准和要求,对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类监管,加大了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指导和监督,使企业按照标准和要求,狠抓工作落实。下一步,我们要在九台、绿园两地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进一步全面推广两地的试点经验,把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政策与各县(市)区实际结合起来,抓住搞好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从实际出发采取对策措施,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市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中特别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必须把加强安全监管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机统一起来。监管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严格的安全监管,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放弃监管,放弃法律约束和制度规范,仅仅依靠业主的自发意识,在目前情况下,是很难搞好安全生产的。把监管和发展二者对立起来,就可能导致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忽视监管,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隐患视而不见,甚至支持纵容业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不仅造成事故多发,也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种是弱化发展,为监管而监管,在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素质和发展能力上做得不够。这两种倾向都不符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精神,都是要注意防止的。
  二是必须坚持服务宗旨,推动监管理念创新。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的要求,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安全监管工作的立足点,始终放在服务上;把监管作为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和改进监管上动脑筋、想办法;在严格监管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隐患整改、宣教培训、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服务,积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服务来实现监管意图。
  三是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动监管方式方法的创新。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各县(市)区政府要着眼于发展,紧密结合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寻求与其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方式方法。在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法律约束和政策引导的同时,采取监管机构向下延伸、委托基层具备条件的机构执法、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等适应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办法。
  四是必须让安全监管重心下移,推动监管体制创新。九台市、绿园区在工矿商贸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和街道普遍建立了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形成了比较健全完善的监管工作体系。学习推广九台、绿园经验,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建立与繁重的监管任务相适应的监管体制,把政府安全监管机构尽可能地向基层延伸,改变以往监管力量自上而下逐级减弱的“倒金字塔”结构,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是必须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推动监管工作机制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必须着眼长远,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政策,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日常性监督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形成依法监管、长效监管机制,把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监管纳入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轨道。
  六是必须强化企业责任主体,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工作格局,完全适用于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在试点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各县(市)区政府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立足点始终放在企业,落实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各项责任。同时,在“群众参与监督”和“全社会广泛支持”方面,也要勇于探索。如把一些服务性工作交给社团组织和中介机构,有助于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搞好监管执法,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政策性问题。
  三、突出重点,全力确保“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再有两天时间,“五一”黄金周就要到了。“五一”期间,出游人数多、交通流量大。这段时间是各类事故的易发、高发期,安全生产压力增大。近期,市安委会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五一”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五一”黄金周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借此机会,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各县(市)区政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切实加强对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结合各县(市)区的实际,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好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要突出安全生产的重点地区、单位、部位,针对薄弱环节,严密制定防范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措施落实。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加强督促检查,解决突出问题,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是要加强安全监管,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五一”期间,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行业企业;对汽车、游船、索道等游客运载工具、游艺机设备;对容易发生火灾、食物中毒以及群死群伤事故的娱乐场所、餐馆摊点等设施和场所,要进行重点检查。对购物、文化和娱乐场所还要进行夜查。检查要避免走过场、形式主义和互相推诿的现象。严格工作标准,保证工作质量,做到“关口前移”,把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对重大危险源、事故多发行业和企业,要进行跟踪监控,直到隐患得到彻底根除。对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企业,该整顿的整顿,该停的停,该关的关。要进一步增强配合和协调意识,积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协调有序,万无一失。
  三是要合理安排调度,切实加强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节日期间,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要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确保信息通畅并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及时妥善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形成对各类信息的快速反应和处理机制。要加强预案管理,针对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大型的专项活动,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应急预案并积极开展演练,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启动,有效救援,把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